图书馆研究 ›› 2020, Vol. 50 ›› Issue (5): 29-36.doi: 10.3969/j.issn.2095-5197(2020)05-0029-08
郭晓婉
收稿日期:
2020-03-29
出版日期:
2020-09-30
发布日期:
2020-12-12
作者简介:
郭晓婉(1990-),女,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阅读推广。
GUO Xiao-wan
Received:
2020-03-29
Online:
2020-09-30
Published:
2020-12-12
摘要: 阐述了纪录片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论述了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纪录片中心的价值与意义。以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为例,介绍了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思路、发展定位和多样化纪录片服务实践、服务现状,总结了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纪录片中心、开展纪录片新型服务的基本经验、机遇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郭晓婉. 公共图书馆建设纪录片中心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5): 29-36.
GUO Xiao-wan.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Constructing a Documentary Center in Public Libraries: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Library[J]. Library Research, 2020, 50(5): 29-36.
[1]王列.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20- 2- 24]. 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3]韩飞.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新理念、新路径——2019.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综述[J].传媒,2019(21):38-40.[4]张同道,胡智锋.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5]李国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野下的图书馆学[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6):4-11.[6]吴建中,程焕文,科恩·戴安娜,莱斯内斯基·特拉奇,唐玉恩,特纳兹泰培·艾利弗,哈迪·克里斯.开放包容共享:新时代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榜样——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开馆专家访谈[J].图书馆杂志,2019,38(1):4-12.[7]陈传夫,李秋实.开放社会与图书馆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1):16-37.[8]冯天宇,倪睿. 打造“第三空间”:读屏时代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再思考[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5(4):14-18.[9]王菲. 变革与参与:国家图书馆面向用户与图书馆员的数字化教育——第85届国际图联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会议报告[J]. 农业图书情报,2019,31(12):48-55.[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EB/OL].[2020- 2- 24]. http://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18-12/31/ content_5443911.htm.[11]陈锦宣. 新媒体时代大众阅读的视听转向[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5):10-13.[12]韩亚利,彩平. 明确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繁荣——《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解读[J].中国电视(纪录),2010(12):37-45.[13]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C].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145-153.[14]张同道.2018 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5):117-122.[15]杨熔. 公共图书馆女性细分服务探索——以深圳南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17(10):102-107.[16]李国新.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航标[J].图书馆杂志,2017,36(11):4-5.[17]李国新.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3):4-12.[18]肖鹏.从中国经验到中国方案:走向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世界化时期[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6):12-23.[19]周建青,杨蔓.“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的实证分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8(1):71-76.[20]饶权.回顾与前瞻:图书馆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1):4-15.[21]徐立. 口述历史的影像呈现——以纪录片《二十二》为例[J].当代电视,2019,373(5):68-71.[22] 彭秋平,唐琼. 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模式、问题与经验[J].图书馆论坛,2019,39(5):79-87. |
[1] | 刘晓波. 数字孪生驱动的图书馆服务探索与思考[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3): 106-111. |
[2] | 杨 勇1,李文文2,陈玉平1,陈天娥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现状与启示*[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3): 118-128. |
[3] | 李晓旭. 2010-2019年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的嬗变——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1-8. |
[4] | 康思本1,于兴尚2. 共享经济背景下家庭图书共享模式构建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18-25. |
[5] | 王 丽1,2. 近十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概述*[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69-73. |
[6] | 张耀坤,徐若晴.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学术社交网络的利用策略研究——基于“双一流”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1-7. |
[7] | 萧凯茵. 设计思维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应用策略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8-17. |
[8] | 郭 璇. 2010-2019年国外暑期阅读项目研究方法探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18-26. |
[9] | 付勃达. 生命周期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69-79. |
[10] | 黄 俊. 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以陆家嘴“融书房”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21-25. |
[11] | 李路娟1,魏辅轶2. DRAA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案条款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40-46. |
[12] | 龚 军. 高职院校图书馆强化线上服务体系的思考——以56所“高水平”学校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61-66. |
[13] | 詹 田. 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标准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75-80. |
[14] | 赵 群. 大数据时代军事人才信息检索能力的塑造[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101-106. |
[15] | 占 磊. 基于台湾地区图书出版现状分析的台版图书采访策略研究——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中心的讨论[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5): 37-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