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梁思庄生平简介 梁思庄(1908~1986),祖籍广东新会茶坑村,生于日本神户,是梁启超的次女.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曾就读于天津中西女中。1925年人加拿大渥太华中学学习,而后考入麦基尔大学攻读文学。1930年,获该校文学学士。次年,人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获图书馆学学士学位。1931年学成归国后立即投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先后在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1936年,梁思庄重返燕京大学。任图书馆西文编目组长、主任。1943年~1946年,担任南迁的成都燕京大学图书馆主任。1946年。燕京大学迂回北京后.继续担任图书馆西文编目组组长.后任图书馆副主任。1952年~1981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1966年~1978年未在职)。1979年在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上,梁思庄当选为第一届副理事长,自第二届理事会起,被聘为名誉理事。1980年她以古稀高龄和北京图书馆馆长丁志刚一起代表中国图书馆学界.参加在马尼拉举行的世界图书馆会议。1981年3月又一次在南京参加世界图书馆会议。
中图分类号:
彭莲好. 梁思庄的图书馆隐性知识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06, 36(3): 124-126.
[1] | 刘晓波. 数字孪生驱动的图书馆服务探索与思考[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3): 106-111. |
[2] | 杨 勇1,李文文2,陈玉平1,陈天娥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现状与启示*[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3): 118-128. |
[3] | 李晓旭. 2010-2019年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的嬗变——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1-8. |
[4] | 康思本1,于兴尚2. 共享经济背景下家庭图书共享模式构建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18-25. |
[5] | 王 丽1,2. 近十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概述*[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69-73. |
[6] | 张耀坤,徐若晴.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学术社交网络的利用策略研究——基于“双一流”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1-7. |
[7] | 萧凯茵. 设计思维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应用策略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8-17. |
[8] | 郭 璇. 2010-2019年国外暑期阅读项目研究方法探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18-26. |
[9] | 付勃达. 生命周期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69-79. |
[10] | 黄 俊. 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以陆家嘴“融书房”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21-25. |
[11] | 李路娟1,魏辅轶2. DRAA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案条款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40-46. |
[12] | 龚 军. 高职院校图书馆强化线上服务体系的思考——以56所“高水平”学校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61-66. |
[13] | 詹 田. 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标准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75-80. |
[14] | 赵 群. 大数据时代军事人才信息检索能力的塑造[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101-106. |
[15] | 郭晓婉. 公共图书馆建设纪录片中心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5): 29-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