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无翻切,而声音之道无方。 | 1古无翻切,而声音之道无方。 |
2故汉以前,儒者但言读若。若者,犹云相似,可口授而 不可笔传也。 | 2 |
3自魏孙炎创立反语,而字有反切矣。 | 3自魏孙炎创立反语,而字有反切矣。 |
4自齐周彦伦著《四声切韵》,而字有四声矣。 | 4自齐周彦伦著《四声切韵》,而字有四声矣。 |
5【沈隐侯本之作《四声谱》,谱未传而四声传嗣,潘岳修 《韵纂》,顾野王修《玉篇》,悉祖隐侯四声。】 | !□丨、1. 《均纂》,顾野王修《玉篇》,悉祖隐侯四声。 |
6韩孝彦《篇海》又以通充欺推攄猜等为阳平,标为初起 之平声。同重其颓除才等为阴平,标为收尾之全声。 | 6韩孝彦《篇海》又以通充欺推攄猜等为阳平,标为初 起之平声。同重其颓除才等为阴平,标为收尾之全声。 |
7 | 7【毛先舒以种该箋腰为阴平,蓬陪全潮为阳平,与此 相反。今按:气之轻清而上浮者,其声扬宜,谓之阳平, 通充等是也。气之重浊而下凝者,其声抑宜,谓之阴平, 同重等是也。昔周德清访西域友人琐扉复初,同志罗宗 信。复初举觴命讴者,歌乐府《四块玉)>,至“彩扇歌, 青楼饮”。宗信止其音而谓周曰:“ ‘彩’字对‘青’字, 而歌‘青’为‘晴’。”德清揣其意,此字合用阳平,字 声必欲扬其音,而“青”之乃抑之非也。亦以“青”为 阳平,“晴”为阴平。】 |
8由四声而分为五声。 | 8由四声而分为五。 |
9于是南昌熊西牧则主古无四声之说,而其论古无入声也, 犹坚谓太史采风,吴越荆楚不与。三百篇中北音居多,屈 宋诸人亦北学于中国者,北音无入,至今犹然。此作北调 曲者,必用《中原音韵》之书也。【周德清以入声归并平 上去三声为《中原音韵》】衷旧说之同异,审声音之自然, 定为阴平、上、去、阳平四声,以为欲取法乎?古论五音 而不论四声可也。如欲论四声必不可。如今之所谓四声, 今之入声乃转音耳。四声如春夏秋冬元亨利贞一定而不可 易。转音如五行之土,王于四五常之信,行于四德,无物 不在,无时不然【四声皆有转音】。今之四声如五行无水 而以土为水,五常无智而以信为智。 | 9不知古无反切也,何有平厌,古无四声也,何有五声? 《中谷有蒱》之“修”,均“啸”、“淑”,则阳平与去 入均也。《七月》之“火”均“衣”,则上声与阳平均也。 《正月》之“酒”均“殽”,则上声与阴平均也。《关雎》 之“笔”均“乐”,则去声与入声均也。《秋杜》之“来” 均“疚”、“至”、“恤”、“偕”、“近”、“迩”,则阴平、 阳平与上、去、入并均也。《抑》之“昭”均“乐”、“慄”、 “藐”、“教”、“虐”、“耄”,则阳平、阴平与上、去、 入并均也。如此之类,悉数难终。然则朱子《诗集传?南 有乔木》之“广”叶“古旷反”,“泳”叶“于诳反”, “永”叶“弋亮反”,“方”叶“甫妄反”;《鹊巢》之“居” 叶“姬御反”,“御”叶“鱼遽反”;《日月》之“顾”叶 “果五反”,此类未免大拘耳,又如“人有好因而好之, 人有恶因而恶之,人有善因而善之”,“伐者为客,伐者 为主”,以及先后远近之类,同一字也,即同一音也。 义本相音,音亦相类,盖有分不胜分者如贤【贤明明德 ■ □ - :l//-fjl?L! 声,要皆本于自然,非今所谓四声也。低读之则为阴平, 疾读之则为上,徐读之则为去,高读之则阳平,增之不 得,减之不能,字字有之,人人可悟也。若今所谓入声, 乃转音。 |
10合阴平阳平为平而以转音为入,名为两全,实两失之矣。 | 10沈约合阴平阳平为平,以转音为入,固为非是。即 《篇海》以阳平起,阴平终,而以转音间于其中,亦未 为得也。 |
11 | 11【凡音必由低而高,由浊而清。且上声疾而短,有似 阴平之重浊,故与阴平最亲,而谐声亦多相同。去声徐 而长,有似阳平之轻清,故与阳平最亲,而谐声亦多相 同。是以余调四声,必由阴平而上而去以阳平终焉。若 董厚山以阳平为中声,阴平为平声,名之曰中平上去入, 而念之曰天田腆甸耋,读之未免聱牙诘屈,诚有如尹氏 所云者矣。】 |
12盖声虽有四而实一本。如模从莫声,则莫字宜读木。故 切为模之阳平,但有高下疾徐之别,断无彼此之殊,故皆 为合口音。今人以莫为入而开口读之,遂判然不相蒙矣。 况即其所谓入声者言之,密与默皆可为模之入,不独莫也。 | 12盖声虽有四声而实一本。如模谐莫声,则莫字宜读 为模之阳平,但有高下之别,断无彼此之殊,故皆合口 音,今以莫为入而开口读之,相去何啻千里乎!况即其 所谓入声者言之,密与默皆可为模之入,不独木也。 |
13故四声不宜横读,宜直读。直读则莫之本音自得,且模 〇慕莫自然成声,增之不得,减之不能,虽牛童马卒可以 了会,而不至颠倒错乱如密默木之可此可彼矣。今且约略 □ 衝聋,今人所谓阳平,即以为今人之入声可也尼□泥昵、 疑拟擬嶷、麵丽俪郦、孩亥痃核、庖鲍铯雹,昵嶷郦核雹, 今人所谓入声,即以为今人之阳平可也。 | 13故四声宜直读,不宜横读,直读则莫之本音自得。 且模、母【上声,无从莫之字而,母有莫补切音,故借 用母。】暮、莫古朝【莫字即今莫不字,《论语》之莫春 是也。今开口读莫,与莫春本音不合。】自然成声,虽 牛童马卒,可以解悟,不至颠倒错乱,如密默木之可此 可彼矣,今且约言之。笛、桶、痛、通,蜂、峯、缝、 >二:.「、□ n 逆1. 1 讪、d 聋,今人以为阳平,从莆、蜂、腫、笼而直读之,无误 也。尼、柅、泥、昵,疑、拟、傲、嶷,骊、逦、丽、 丽P,庖、鲍、铯、雹,孩、亥、痃、核,昵、嶷、郦、 雹、核,今人以为入声,从尼、疑、骊、庖、孩而转读 之,遂大不类矣。 |
14 | 14【谐声同,则音均同,如通、峰等从甬从条谐声,则 与笛蜂等同均,无误也。乃昵、嶷、郦、雹、核亦与尼、 疑、骊、庖、孩等同谐声,而独转为入,何哉?】 |
is【又按:窣字,《说文》从山卒声。《唐韵》醉绥切。《集 韵》《类篇》遵绥切。是翠字诸书犹读阳平。今坊间《诗 韵》平声无翠字,而入声质部月部并收之,此可为阳平变 入之证矣。乃知质部之嶷尼即支部之嶷尼;药部之躇恶膜 鄗燋杓即鱼部之躇,虞部之恶膜,萧部之燋杓,肴部之鄗; 肩部之霓即齐部之霓;药部之嗝即肴部之嘀;觉部之飑即 肴部之飑;同一字也,即同一音也,皆阳平也。嗟乎!平 声中存此数字,是告朔之汽羊也,若并入萃字,不收于平 声,但收于入声,则入声之为阳平不将尽坠云雾中也耶!】 | 15又按:翠字,《说文》“从山,□声”,《唐均》“醉绥 切”,《集均》《类篇》“遵绥切”,是翠字诸书犹读阳平 矣。今均书平声无窣字,而入声质部月部并收之,此可 为阳平变入入之证矣。 |
16昔人谓支微鱼虞齐佳灰萧肴豪歌麻尤无入,乃即今韵之 入声,按之多即十三部之阳平。 | 16昔人谓支微鱼虞齐佳灰萧宵豪歌麻尤十三部无入, 不知今入声十七部皆此十三部之阳平也。 |
17【以今十七部之入证之,《三百篇》皆与十三部为韵, 且多属十彐部之阳平,后儒不知,反以十七部为本音,而 以十三部为叶音,可笑也。】 | 17 |
18岂非诸部之阳平即今人所谓入,而诸入即此十三部之阳 平乎! | 18 |
19【古无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各有所归, 或遂以入声尽读为去,亦非也。】 | 19 |
20请更举而论之,执之于□,室之于至,直之于植,必之 于泌,翼之于异,亿之于意,壹之于饈,则之于厕,职之 于炽,弗之于沸,错之于措。薄之于溥,朔之于想,此支 微鱼虞之入即阳平也。砌则有切,缢则有益,甎则有臬, 檗则有辟,倪则有霓,缀则有辍,税则有说,葩则有绝, 例则有列,害则有辖,债则有责,话则有活,铩则有杀, 喝则有曷,此齐佳灰之入即阳平也。啸从肃而音笑,敦从 学而音效,【《说文》敦篆作学,盖学本敎字省文,后因二 用耳。】醻从爵而音醮,瀑从暴而音仆,搅从觉而音绞, 邈从貌耳音木,此萧肴豪之入即阳平也。歌麻尤皆后出, 不具论。如此之类,证诸经籍,考之偏旁,悉数难终。【凡 字谐声,必求偏旁,今十七部偏旁皆与十三部相类,则其 声之同可知矣。】 | 20请更约言之,执之于贽,窒之于至,必之于泌,翼 之于異,亿之于意,壹之于噎,则之于厕,职之于炽, 弗之于费,切之于砌,益之于缢,臬之于甎,辟之于嬖, 说之于税,列之于例,辖之于害,责之于债,此支微齐 佳灰之入即支微齐佳灰之阳平也。错则有措,薄则有溥, 朔则有憇,此鱼虞之入即鱼虞之阳平也。啸从肃而音笑, □' 』 而音穆,此萧肴豪之入即萧肴豪之阳平也。故凡字谐声 即为本音,今十七部谐声皆与十三部相类,其声之同可 知矣。若歌麻尤者皆支鱼萧流变之音也。【其谐声与支 同者即支流,变与鱼同者即鱼流变,与萧同者即萧流变。 又按:释子之音多类歌麻,如涅槃之迦隹伽俄读其 柯反,遮车阇膳读时柯反,若读贺反。又华严字母四 十二,今四i^一在歌麻,则此二部为释子流变之音可 知。】兹不具论载考。 |
21若由是类而谱之,则九夷五土之谈,一切过耳之音,皆 可按图以索。四声均平,不多不少,但有无字之音,必无 四声不全之字矣。嗟乎!余生也晚,足迹不出里闾,而又 居偏僻狭陋之地,安敢以一人之口而易天下之口哉?但于 古人之书,窃有默契焉,故备录之,以俟世之知音者论定 云。 | 21 |
22 | 22国书十二字头于满字内汉音无字者,二字连呼以成 一音,如阿衣呼爱,窝衣呼威,哈衣呼咳是也。然无论 ?.: 一, > - , .v 是也,余仿此。】尔【一作而】因英坷【:一作客I卜忒 思之类,梵音亦然,如字轮品迦怯俄伽遮车惹社之类, 无论平仄,第一转皆上声短呼之,第二转皆去声长呼之。 古音初开想亦类此。魏华父曰:“未有四声反切以前, 安知不皆为平声乎? ”田萩蘅曰:“天地生人以来,凡 声皆起于平,音皆可谓先觉者矣。昔许祭酒著《说文解 字》,分别部居,以字定声,固未尝于声之内别分为四 也。嗟乎!安得起周口沈约诸人,与之质正其是非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