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世伟.略论灰色文献的八大价值[J].图书馆建设,2019(02):10-17.[2]Grey Literature Network Service.GreyNet Business Report November 2019[EB/OL].[2020-1-26].http://www.greynet.org/home/aboutgreynet.htm.[3]王德银.GreyNet灰色文献服务实践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9(2):18-23.[4]金洁洁.高校灰色文献著录规则研究[J].情报探索,2012(5):102-105[5]赵志刚.国家图书馆政府出版物中灰色文献采集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3(10):16-21.[6]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简介[EB/OL].[2020-1-26].http://www.library.sh.cn/dzyd/rdsm/aboutus.htm.[7]孙迪.我国灰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探索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9):74-79.[8]崔玥.灰色文献知识组织方法实证研究——以国家图书馆近十年文献管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4):64-68.[9]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分类法[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北京,2010:5.[10]曾文,刘敏.信息服务中的知识组织系统及应用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7(3):51-55.[11]张悦洁.基于用户需求的灰色文献建设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6):79-81.[12]徐舒.公共图书馆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和服务的众包策略[J].图书馆杂志,2019,38(6):49-56.[13]王丽丽,于纯良,张晓青.我国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15):14-21.[14]张成樑,吴维丽,汪铁良.浙江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9(16):32-37.[15]郭婵.中美高校图书馆App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7):80-85,96.[16]朱江,张春玲,姜恩波,刘春江,杨宁.开放会议文献资源的采集和跟踪[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38-43.[17]聂珍,王华秋,周建.个性化推荐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13,33(9):95-98,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