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ry Research ›› 2020, Vol. 50 ›› Issue (6): 1-11.doi: 10.3969/j.issn.2095-5197(2020)06-0001-11
• Academic Research •
ZHANG Bei1,ZHAO Li-mei1,2
Online:
2020-11-30
Published:
2021-02-28
CLC Number:
ZHANG Bei1,ZHAO Li-mei1,2. Study on Chinese Library Service Model Research Evolution Trend Since 2000[J].Library Research, 2020, 50(6): 1-11.
[1]富平.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3):53-58.[2]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5):37-40.[3]胡莲香.走向大数据知识服务: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2):173-177.[4]秦凯,单思远.中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战略分析及服务模式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 29(4):158-162.[5]兰孝慈.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校图书馆O2O服务模式建构的策略研究[J].情报探索,2018(11):117-121.[6]张文惠.面向协同创新环境的跨学科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0):76-80.[7]胥伟岚,夏南强,陆俊.数据耕耘理论下跨学科协同信息咨询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22):64-68.[8]Callon M, Courtial J P, Turner W A, et al. From translations to problematic networks: an introduction to co-word analysis[J].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1983,22(2):191-235.[9]钟伟金.共词分析法应用的规范化研究——主题词和关键词的聚类效果对比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6):114-118.[10]冯璐,冷伏海.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88-92.[11]周一萍,何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资源服务演变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7(4):11-17.[12]何锐鹰,吴文广.资源共建共享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J].图书与情报,2003(5):45-47.[13]李家清.资源共享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03(5):60-62.[14]常红,张毅君.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7(8):18-21.[15]邵晋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与服务[J].情报杂志,2007(7):129-132.[16]金胜勇,孔志军.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与实现[J].情报科学,2007(4):502-505.[17]武彬,迟晓丽.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组织模式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162-164.[18]黄宗忠.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兼评国外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新方法[J].图书馆论坛,2005(6):22-29.[19]吴奕宽.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1(10):1067-1070.[20]邱均平,谭春辉,文庭孝.2004 年国内外情报学研究重点及其演进[J].图书馆论坛,2005(6):71-76.[21]初景利,吴冬曼.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8(4):62-65.[22]韩丽风,徐璐.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中的关键问题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29(12):45-48.[23]宋海艳.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学习空间融合服务的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7):58-62.[24]蔡冰.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构[J].图书馆,2009(2):78-81.[25]何建芳.关于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嵌入式馆员”服务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1):4-6.[26]顾立平.促进图书馆实践2.0 服务的策略——基于焦点团体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67-70.[27]刘磊,穆丽娜.高校图书馆2.0 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2):98-105.[28]郭晶,黄敏,陈进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特色[J].图书馆杂志,2010,29(4):32-34,19.[29]张必兰,冯友胜.基于专题合作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6):75-77.[30]王长全,艾雰.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48-51.[31]魏滨.我国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J].图书与情报,2013(6):116-118.[32]冯禹丁.IBM 抛砖“智慧的地球”[J].商务周刊, 2009(7):72-74.[33]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2-104.[34]陈臣.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3(6):75-79.[35]陆婷婷.从智慧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转向[J].图书与情报,2017(3):98-101,140.[36]林燕.用户体验设计在图书馆用户服务系统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1,33(1):69-71.[37]张麒麟,陈雅.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33(4):28-31,108.[38]梁欣,过仕明.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现状与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3(5):98-102.[39]董建忠,任瑞娟.基于关联数据的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系统架构设计[J].图书馆论坛,2018,38(11):77-83.[40]黄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内容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6):51-55.[41]赵丽梅,张庆普.我国知识管理研究前沿演进趋势知识图谱[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90-98.[42]王世伟.全球大都市图书馆服务的新环境、新理念、新模式、新形态论略[J].图书馆论坛,2014,34(12):1-13.[43]黄传慧.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6(4):78-81,84.[44]袁静.高校图书馆情景敏感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解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22-29.[45]王静,宋迎法,都平平等.基于协同理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过程控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0):42-46.[46]田梅.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19):64-67,46.[47]郑美玉.“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7):36-40.[48]Szkwta K, Osimo D. Rebooting science? Implications of science 2.0 main trends for scientific method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J].Foresight,2016,18(3):204-223.[49]茆意宏.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2):11-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