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研究 ›› 2021, Vol. 51 ›› Issue (1): 1-8.doi: 10.3969/j.issn.2095-5197(2021)01-0001-08
• 学术探讨 • 下一篇
李晓旭
收稿日期:
2020-09-09
出版日期:
2021-04-06
发布日期:
2021-04-06
作者简介:
李晓旭(1995-),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管理。
LI Xiao-xu
Received:
2020-09-09
Online:
2021-04-06
Published:
2021-04-06
摘要: 通过文献调研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内近十年来图书馆学教育相关文献,从图书馆学教育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四个方面较为详尽地梳理了十年来国内图书馆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研究现状。并基于此总结现有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以期为图书馆学教育的未来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中图分类号:
李晓旭. 2010-2019年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的嬗变——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1-8.
LI Xiao-xu. The Evolution of Domestic Library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from 2010 to 2019:A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CNKI Related Literatures[J]. Library Research, 2021, 51(1): 1-8.
[1]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4-5.[2]王余光.“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引言[J].图书馆建设,2019(2):32-34.[3]肖希明,倪萍.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述评[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8,27(4):105-113.[4]王平,柯平.坚守与创新:中国目录学教育历史回望与现状透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6):107-112,62.[5]彭敏惠.我国图书馆学专门教育的嚆矢——文华图书科的创建[J].图书馆,2011(5):140-143.[6]高雄.筚路蓝缕春华秋实——文华图专对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贡献[J].河北科技图苑,2015,28(3):3-5,10.[7]曾果果.百年回望——近代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端探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33(6):9-12.[8]任家乐,姚乐野.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1):112-120.[9]李明杰,李瑞龙.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编年(1913—1949)[J].图书情报知识,2018(2):113-121.[10]王子舟.推动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的韦棣华女士[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4):15.[11]翟桂荣.李燕亭与现代图书馆学教育[J].图书馆建设,2015(7):92-96.[12]孙海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述略[J].兰台世界,2010(11):42-43.[13]冷稼祥.汪长炳先生在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贡献[J].新世纪图书馆,2017(5):80-81,87.[14]郑锦怀.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肇始者——克乃文生平略考[J].图书馆,2013(1):93-95.[15]肖希明,杨婧婷,齐斌弟.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9):120-128.[16]隋鑫,王念祖.两岸图书馆学发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1):10-14.[17]赵静.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教育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18]李思雪.欧洲iSchool 院校图书情报教育调研与分析——以谢菲尔德大学、卡洛斯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4):77-84.[19]王燕红.中美图书馆学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以武汉大学和希蒙斯学院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6(5):19-22,36.[20]周力虹,冯昱婷,韩滢莹.中日图书馆学本科教育对比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6(11):78-83.[21]周亚,肖希明.中外图书馆学教育比较研究:问题、方法与使命[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5):112-125.[22]柳海民,邹红军.教育学原理:历史性飞跃及其时代价值——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J].教育研究,2018,39(7):4-14.[23]周亚.麦维尔·杜威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演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6):63-79.[24]周亚.路易斯·威尔逊图书馆学教育思想与实践述略(1932-1942)[J].图书馆论坛,2017,37(8):71-80.[25]周亚.图书馆学的理想主义者——乔治·沃克斯图书馆学教育思想与实践述略[J].图书馆,2017(5):8-14,53.[26]周亚.图书馆学教育的人文主义——以欧内斯特·理查森为中心的考察[J].图书馆,2018(7):44-49.[27]林梦笑.苏联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4(6):64-68.[28]林梦笑.苏联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91-95.[29]李琪.沈祖荣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8.[30]谢欢.李小缘图书馆学教育实践及思想——纪念李小缘逝世60周年[J].图书馆论坛,2019,39(10):67-72.[31]初景利.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转型与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5):6.[32]程焕文,潘燕桃,张靖,等.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方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3):14-24.[33]黄如花,黄雨婷.全球视野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变革之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19(5):4-14.[34]柯平,李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思考[J].现代情报,2011,31(1):3-7,15.[35]肖希明,唐义.职业需求的变化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J].图书馆,2011(3):35-37.[36]刘兹恒,曹海霞.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的目标——面向更广泛的信息职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0(1):3-5,11.[37]傅文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角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J].图书馆,2011(4):12-13,17.[38]蒋逸颖,杨思洛.我国图书馆学学术型硕士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53-58.[39]洪亮,刘宣冶,侯雯君.基于iSchool教育理念的图书馆学专业课程模型[J].图书馆论坛,2019,39(8):47-56.[40]谭益阳.从中山大学本科生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3):109-114.[41]李亚婷,赵婉颖,马费成.国外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教育的进展与趋势[J].情报学报,2016,35(8):787-792.[42]马荣,束漫.加拿大儿童图书馆学教育现状与特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7):73-78.[43]魏琳,张平.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5):22-25,35.[44]田蓉,肖希明.从iSchools毕业生就业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12(6):15-19.[45]束漫,苏福.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学学生就业问题专家访谈录[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69-73.[46]黄梦琪.图书馆学本科生本专业就业认知与图书馆学教育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5(8):80-84,89.[47]杨思洛,冯雅,程爱娟.从招聘信息看图书馆学人才需求与专业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5):58-64.[48]李月琳,梁娜.使命导向的教育质量管理:AACSB认证与我国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J].图书情报知识,2014(6):5-11.[49]王明慧.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5-8.[50]王前.俄罗斯图书馆学情报学高等专业教育:国家标准与发展方向[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5):116-121. |
[1] | 刘晓波. 数字孪生驱动的图书馆服务探索与思考[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3): 106-111. |
[2] | 杨 勇1,李文文2,陈玉平1,陈天娥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现状与启示*[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3): 118-128. |
[3] | 康思本1,于兴尚2. 共享经济背景下家庭图书共享模式构建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18-25. |
[4] | 王 丽1,2. 近十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概述*[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69-73. |
[5] | 张耀坤,徐若晴.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学术社交网络的利用策略研究——基于“双一流”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1-7. |
[6] | 萧凯茵. 设计思维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应用策略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8-17. |
[7] | 郭 璇. 2010-2019年国外暑期阅读项目研究方法探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18-26. |
[8] | 付勃达. 生命周期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69-79. |
[9] | 黄 俊. 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以陆家嘴“融书房”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21-25. |
[10] | 李路娟1,魏辅轶2. DRAA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案条款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40-46. |
[11] | 龚 军. 高职院校图书馆强化线上服务体系的思考——以56所“高水平”学校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61-66. |
[12] | 詹 田. 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标准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75-80. |
[13] | 赵 群. 大数据时代军事人才信息检索能力的塑造[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101-106. |
[14] | 郭晓婉. 公共图书馆建设纪录片中心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5): 29-36. |
[15] | 占 磊. 基于台湾地区图书出版现状分析的台版图书采访策略研究——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中心的讨论[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5): 37-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