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静波 . 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4.
|
[2] |
刘亚 . 将青少年纳入信息贫困研究视野:来自青少年信息行为研究的证据[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2):12-20.
|
[3] |
唐一鹏, 胡咏梅 . 国内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基于五省调研样本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 2013(8):37-39.
|
[4] |
雷迪 . 大学生数字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J].图书馆学研究, 2007(7):88-89,72.
|
[5] |
DOYLE C S . Development of a Mod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utcome Measures Within National Educational Goals of 1990[D]. Flagstaff: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2012.
|
[6] |
陶然 . 网络传媒对大学生信息获取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2(1):43-52.
|
[7] |
韩珍艳, 张梅 . 从大学生信息能力现状看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 2013(11):68-69.
|
[8] |
唐曙南 . 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M].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1.
|
[9] |
王建 . 农民信息获取能力现状与提升——以西部地区农村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 2010(1):93-95.
|
[10] |
李红艳 .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中的断裂现象[J].青年研究, 2011(2):15-22.
|
[11] |
陶建杰 . 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J]. 人口与发展, 2013 ( 4):20-27.
|
[12] |
赵媛, 文娟, 王远均 , 等. 不同类型弱势群体信息获取现状比较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14 ( 1):33-43.
|
[13] |
梅州日报:革命老区蕉岭在青山绿水中崛起[EB/OL].[ 2015- 02- 15].http://www.meizhou.cn/news/1106/30/11063000105.html .
|
[14] |
中国广播网:广东2010年人均GDP达4.699万元增长11.4%[EB/OL].[ 2015- 02- 18].http://news.cnr.cn/eco/201101/t20110124_507615745.shtml .
|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EB/OL].[ 2015- 03- 01].http://data.stats.gov.cn/search/keywordlist2;jsessionid=C0AD586861CAD1BF4AEEB36C1E455516keyword=2010%20%E5%85%A8%E5%9B%BD%20%E4%BA%BA%E5%9D%87gdp .
|
[16] |
DAVIS F D .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 1989(3):319-340.
|
[17] |
韦路, 张明新 . 网络知识对网络使用意向的影响:以大学生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8,( 1):71-80.
|
[18] |
DAVIS F D, BAGOZZI R P, WARSHAW P R .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use computers in the workplace[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92(14):1 111-1 132.
|
[19] |
秦殿启 . 信息素养论[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1.
|
[20] |
葛进平, 章洁, 方建移 , 等. 浙江省中学生“知沟”假设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4):54-60.
|
[21] |
刘德寰.年龄论: 社会空间中的社会时间[M]. 北京: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7: 83.
|
[22] |
江宇 . 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以南宁市中学生及其父(母)媒介素养调查为个案[D].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