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研究 ›› 2020, Vol. 50 ›› Issue (3): 74-79.doi: 10.3969/j.issn.2095-5197(2020)03-0074-06
莫扬海
收稿日期:
2019-10-09
出版日期:
2020-05-30
发布日期:
2020-08-21
作者简介:
莫扬海(1983-),男,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
MOYang-hai
Received:
2019-10-09
Online:
2020-05-30
Published:
2020-08-21
摘要: 通过互联网中的社交媒体,将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中具有价值性的内容以网上传播的模式向读者散布,重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达成图书馆资源服务的目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40家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分析目前“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模式的现状。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社交媒体营销方式存在营销内容同质化、用户粘度稀松性、平台运营松散型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对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认识不够,缺乏社交媒体营销人员配置、专项经费和整体运营方案。可以根据营销的四要素,建立以高校图书馆为营销中心,读者为营销对象的社交媒体平台,重视内容系统建设的营销内容,构建面向“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模式。同时,将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模式总框架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目标层、支撑层、服务层、应用层、服务层,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发挥各中心的独特功能,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营销工作全局性、流程性、协调性、针对性、系统性的协同运作。
中图分类号:
莫扬海.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模式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3): 74-79.
MOYang-hai. Research on the Social Media Marketing Model of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in the“Internet+”Era[J]. Library Research, 2020, 50(3): 74-79.
[1]《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发布[EB/OL].http://www.cac.gov.cn/2018-11/06/c_1123672145.htm,2019-8-15.[2]Rossmann D,Young S W H.Social media optimization:making library content shareable and engaging[J].Library Hi Tech,2015,33(4):526-544.[3]陈伟,王琼.社交媒体与图书馆合作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4):4-7.[4]李金波.国外图书馆社交媒体政策及其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4(4):1-5.[5]Al-Daihani SM,AlAwadhi S A.Exploring academic libraries'use of Twitter:a content analysis[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15,33(6):1002-1015.[6]Madge OL,Coserea L.The Facebook challenge for public libraries in Romania[J].Biblioteconomie ?i ?tiin?a Inform?rii,2014,18(1):89-93.[7]Shiri A,Rathi D.Twitter content categorisation:a public librar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Information&Knowledge Management,2013,12(4):1-4.[8]杨建永.图书馆员对社交媒体应用的困惑与思考[J].图书馆界,2016(1):31-34.[9]丁敬达,李辉.社交媒体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24):64-67.[10]杨婧.基于社交媒体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7(5):57-60. |
[1] | 刘晓波. 数字孪生驱动的图书馆服务探索与思考[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3): 106-111. |
[2] | 杨 勇1,李文文2,陈玉平1,陈天娥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现状与启示*[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3): 118-128. |
[3] | 李晓旭. 2010-2019年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的嬗变——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1-8. |
[4] | 康思本1,于兴尚2. 共享经济背景下家庭图书共享模式构建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18-25. |
[5] | 王 丽1,2. 近十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概述*[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1): 69-73. |
[6] | 张耀坤,徐若晴.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学术社交网络的利用策略研究——基于“双一流”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1-7. |
[7] | 萧凯茵. 设计思维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应用策略分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8-17. |
[8] | 郭 璇. 2010-2019年国外暑期阅读项目研究方法探析[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18-26. |
[9] | 付勃达. 生命周期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1, 51(2): 69-79. |
[10] | 黄 俊. 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以陆家嘴“融书房”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21-25. |
[11] | 李路娟1,魏辅轶2. DRAA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案条款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40-46. |
[12] | 龚 军. 高职院校图书馆强化线上服务体系的思考——以56所“高水平”学校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61-66. |
[13] | 詹 田. 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标准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75-80. |
[14] | 赵 群. 大数据时代军事人才信息检索能力的塑造[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6): 101-106. |
[15] | 郭晓婉. 公共图书馆建设纪录片中心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研究, 2020, 50(5): 29-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