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樵撰.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2]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95.[3]班固撰.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4]释道宣.广弘明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5]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6]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成都:巴蜀书社,1991.[7]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8]谢德雄.魏晋南北朝目录学的新起点[J].学术月刊,1983(10):54-57.[9]唐明元,王德平.《中经新簿》四部之小类问题辨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3):113-114.[10]张固也.也谈《中经新簿》四部之小类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1]辛德勇.由梁元帝著述书目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分类体系——兼论卷轴时代卷与帙的关系[C]//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28.[1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明津逮秘书本.[13]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3389.[14]张克锋.论魏晋南北朝画赞[J].东南文化,2007(3):83-84.[15]赵明诚.金石录[M].宋淳熙龙舒郡斋刻本.[16]黄休复.益州名画录[M].清函海本.[17]辛德勇.中国古典目录学中史部之演化轨迹述略[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1):11-12.[18]仓修良.谱牒学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0.[19]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1:87.[20]朱红,唐明元.关于《七志》附录两个问题的再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9):288-290.[21]乔好勤.关于《七志》的几个问题[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7(4):91-93.[22]王嘉川.关于王俭《七志》研究的几个问题[J].图书与情报,2001(2):53-54.[23]章学诚.校雠通义[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88.[24]邵晋涵.南江文钞[M]//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63.[25]郑玄注.周礼注疏[M]//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818.[26]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7]王运熙.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34.[28]李霖.郑氏《诗谱》考原[J].中华文化论丛,2018(1):166.[29]张舜徽.爱晚庐随笔[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95-496.[30]汪辟疆.目录学研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28.[31]王莹.宋代谱录的勃兴与名物审美的新境界[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13-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