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创客空间的概念、基本要素及发展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引入创客空间的可行性和优势,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策略:推广创客理念,营造创客文化氛围;加强对外合作,共建创客实体空间;挖掘资源优势,搭建创客服务平台;优化馆员队伍,提高创客服务水平。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公共系统的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辐射力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以区域城市发展为例,分析人口数量和结构、交通条件、环境和配套设施四个因素对图书馆辐射力的影响。在城市建设中对图书馆周边区域相关因素进行合理规划,有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辐射力。
论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搜集、整理梅州客侨家谱资源的价值和优势,述略家谱数据库开发建设的流程方向,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对梅州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
图书采访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图书馆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环节。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传统采访模式存在的问题,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和文本挖掘算法,构建基于用户驱动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系统,旨在做到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采访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图书,提高图书馆图书采访的质量,进而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基于对国内外信息组织技术的研究,以及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的发展,建立书目检索系统信息组织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给予相应的权重,对当前的书目检索系统信息组织技术水平做出科学的评定,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书目检索系统并且促进其发展完善。
以江西省图书馆少儿部近来举办的少儿活动为例,从活动的产生背景、具体做法、基本成效、推广普及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以自身的工作经验去发现和检验“格子铺”在图书馆里与少儿读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实现读者自我管理的活动,是一种可行有效、极具前景的新模式。
近年来文化志愿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从公共图书馆的角度,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和建立志愿者服务的意义,探讨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的模式。
以广州大学图书馆承办广州市属高校中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为例,分析传统经典阅读推广活动面临的三个困境,介绍其目标、定位和组织方法,并阐述其四个特色,最后指出创新是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必由之路。
从“体验经济”的角度入手,将体验与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以施密特对体验的五种划分,设计了以体验为主的阅读推广活动,分为刺激感官类、情感共鸣式、引发思考类、促成行动式和产生关联式等五类活动设计,以期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新思路。
地铁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方式,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借助拉斯韦尔“5W”传播模型,对“M地铁·图书馆”阅读推广要素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其实践经验的同时提出地铁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发展新路径:提升阅读推广主体、丰富阅读推广内容、拓展阅读推广渠道、关注阅读推广对象、实施阅读推广评价。
德国科隆公共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紧跟时代步伐,在传统业务基础上积极创新,引入新技术打造服务新亮点,提高图书馆知名度和使用率,它的创新服务对我国图书馆开展的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从服务体系架构、实现步骤、总体建设与服务模式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分析了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阐述了地区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结合永丰县图书馆工作实际,分析了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丰富馆藏文献藏量、服务多样化实践、“总分馆”制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举措和实践。
介绍了“创客空间”“信息共享空间”概念,分析了其重要特征,并探讨了“创客空间”与目前高校图书馆日趋成熟的“信息共享空间”之间的联系,论证了高校图书馆IC空间引入“创客空间”所具备的优势和必要性;阐述了在高校大多数学生忽视阅读经典文献的现实中,高校图书馆IC空间应积极推动设立经典阅读空间,并围绕经典文献开展相关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
对全国省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基本情况及其开展文献信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总结了目前省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以江西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这一强大的信息资源为依托,建设江西省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开展科技文献检索和传递、信息咨询、竞争情报、科技成果转化等深层次科技创新信息服务进行了思考。
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图书馆科研服务是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托。调查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及无锡地区6所高职图书馆科研服务的现状,分析其在科研服务环境建设、科研服务内容、科研服务网站建设、科研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效、精准的服务。
基于嵌入理论和科学知识社会建构理论,在分析高校科研知识服务需求和图书馆知识服务优势基础上,研究嵌入科研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包括宏观知识服务、微观知识服务、知识预测评价服务,并构建具有管理层、操作层、实现层的三层次知识服务管理模型,以期提升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的知识服务水平和能力。
探讨全媒体时代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从微观、宏观两个维度建构图书馆联盟路径模型,并从服务门户协同、合作目标协同、知识管理协同、保障机制协同等方面提出全媒体时代图书馆联盟创新服务的协同对策,以有利于推进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微博是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产物。广东地区的图书馆利用微博为读者服务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部分图书馆还没有开设微博。文章分析广东地区图书馆微博服务的现状与不足,提出提高广东地区图书馆微博服务的对策。
基于泛在校园的理念构建高校图书馆5A服务营销模式:Any 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Any way。Any Time是指图书馆应掌握时效性、持续性和适时性原则,在任何时刻皆可展开服务营销。Anywhere是指图书馆在任何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皆可展开服务营销;Anyone是指任何人皆为图书馆服务营销的主体、客体,尤其用户作为客体接受营销的同时也能作为主体承担营销责任;Anything是指任何与图书馆相关的事物皆可作为营销内容,要善于发现和分析;Any way是指图书馆服务营销需要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方式和途径,采用全媒体营销并体现个性化特色。
对国内缩微摄影技术、文件管理应用、档案行业等领域中关于数转模技术的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对比,观察各标准在测试画面研究、设计和制作中所采用的视角、思路和方法,总结其在测试画面、解像力、字符识别、密度等关键技术参数上的设定,以及各标准关于数转模转换原则及实际操作上的规定,为设计制作符合中文字符数转模的标准规范和操作流程提供借鉴。
以新乡医学院为例,通过问卷及访谈调研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数据库的了解和使用情况及其对电子书资源的看法,并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图书馆电子书数据库利用率较低;电子书数据库的主要使用目的是学生课业需求;使用电子书数据库的主要困难和不满意之处是用户不熟悉数据库,找不到所需文献;对电子书数据库使用最有帮助的方式是开展相关培训讲座;电子书资源使用频率与用户所在院系、年级、有无电子书相关阅读设备及使用实体图书馆频率相关。根据问卷及访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数字素养“概念映射”的数字能力进行剖析,探究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具体实践。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培养学生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搜集、整理与共享的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对数字化信息的思辨、创新意识,同时做好设备、数据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经验,强化馆员的数字素养意识,采用非传统教学模式并注重多方联动共同推动数字素养教育的新发展。
介绍大数据时代数据素养的含义,通过对比中美数据素养重视程度,提出高校图书馆实施数据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互联网领域非常热门的应用。从用户体验出发,运用四要素量化模型,构建大学生移动阅读应用体验评价体系,分别从品牌、内容、功能性、可用性四个指标对不同类型的移动阅读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提出建议。
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对2011-2015年图书情报领域论文的核心要素进行提取、统计,借鉴普赖斯定律,确定图书情报领域高被引论文,进而分析其核心作者、核心单位、核心期刊,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揭示当前图书情报领域的科学研究特点。
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年)》收录的533种期刊的开放存取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开放存取有了长足的进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是最主要平台,但仍需加大建设和宣传力度。期刊网站是实现期刊实时开放存取的最主要平台,高校期刊数据库开始出现。
《绿窗新话》是宋代说话人的参考资料,它与罗烨《醉翁谈录》不是转引或被转引的关系,两书成书时间相近,《绿窗新话》稍早一些。新见到的黄孝纾遗稿《〈绿窗新话〉校释引言》为解决《绿窗新话》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按照黄孝纾文中线索,对比《艺文》连载之《绿窗新话》与两岸通行的排印本《绿窗新话》,发现排印本擅自改动底本,从版本介绍到文本顺序都存在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