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复制相关版权作品是图书馆的业务之一。现行《著作权法》只为图书馆设置了“保存”的例外,对于图书馆复制未发表的作品、图书馆应读者要求的复制行为、为其他图书馆提供复制件的行为以及通过网络实施上述复制行为,法律没有具体规定,《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也保留了原先的法律规定,这给图书馆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法律风险。在我国《著作权法》中设置图书馆合理使用的一般条款,完善图书馆的复制的具体情形,对维护社会公众、版权人和图书馆的利益,保障图书馆的保存和传播知识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调研我国“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查看高校图书馆在迎新期间推送的微信,从中筛选出与迎新相关的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微信传播指数WCI对迎新影响力、推送效果进行计算评定,最后针对图书馆微信迎新推广提出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图书馆微信迎新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与美国《2016年阅读报告》在报告主体、调查方向、分析手法上存在在相似性,也存在调查结果上的相互呼应性,但从根本上反映了中美两国国民阅读模式的差异。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深入探讨推进全民阅读的规律、机制和路径能够为中国全民阅读开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图书馆读者服务冲突较为常见,不仅给图书馆正常工作秩序带来了一定影响,而且也妨碍了广大读者在图书馆内的正常活动。读者服务冲突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因素是“问题读者”的问题行为。如何尽量避免和消除读者服务冲突的出现,成为目前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对图书馆“问题读者”问题行为引发的读者服务冲突进行调查分析,这将有助于图书馆工作者处理这些问题。
2016年末,安徽省合肥市民营书店“保罗的口袋”正式成为“合肥市图书馆分馆”。初期实践表明,它是PPP模式推动下的发展成果。以合肥市“保罗的口袋”为例,探讨民营书店向公共图书馆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重要性,并就其运作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阅读推广指标体系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从艺术高校图书馆及其大学生两个维度出发,采用聚类分析法分别从大学生阅读心理、阅读行为、阅读能力、阅读成就感以及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理念、频次、方式、内容、环境、交流与合作、保障等11个方面创建艺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指标体系,旨在充实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体系,为后续艺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网络调查与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辽宁省公立本科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基本情况、荐购方式、荐购依据以及荐购时效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现有服务的不足,以期构建出符合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PDA模式,从而实现图书馆PDA的规范化、高效化、大众化、多端化及动态化。
对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运营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以生态营销理念中的售前、售中、售后三个阶段作为理论及实践指导,通过平台推广、用户体验、用户反馈三个方面探索建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模式。
受电子阅读和移动阅读的冲击,图书馆纸质图书利用率逐年下降。NFC(近场通信)技术已应用到图书馆。讨论了NFC技术在手机借阅证、自助借还书、接触浏览、无线数据传输、移动支付六个方面的应用,以此吸引读者来图书馆,提升纸质图书的利用率。
概述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互联网+”这一新兴概念的探讨,寻求其渗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的有效途径,多方面提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服务社会化的创新途径和针对性方案。为“互联网+”思维下服务辐射社会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
移动互联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博客、微信等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创新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手段。社交媒体以其参与性、互动性等特点,扩大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受众面,有利于宣传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激发用户参与阅读推广的积极性,降低了阅读推广服务成本。图书馆应坚定“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用户满意度、用户体验、用户参与度、服务宣传等角度入手,挖掘用户信息需求,明确社交媒体功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和服务效能,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
从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属性、社会职能等方面入手,论述信息资源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基本职责职能的基础。
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视角出发,对智库决策信息服务的概念和特质进行阐述,以十家国内外权威智库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源支撑、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我国图书馆的借鉴启示。
“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更多的义务与责任。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推动社会阅读发展、提高服务效能,提出一些建议。
以“阳光悦读”微信语音直播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群直播技术在线上学术讲座中的特点。通过微信语音直播讲座案例,探讨多群直播技术在微信学术讲座及培训中的应用优势,指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线上专题培训的可行性以及容易存在的缺失问题,认为学员学习目的有待明确、在线状态难以控制、学习效果难以测评、成员与讲授者学术互动有待提升、学术资源整合与传播利用须待加强。从规范成员权利与义务着手,提高群成员约束力和自制力,以项目互助形式强化成员内部交流,调动线上成员参与度和活跃度,以提高微信语音直播平台知名度。
以如何利用Mashup应用综合选择Web2.0工具软件以发挥其优势,帮助大学生进行个人学习环境构建为研究内容,在分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用Mashup的Web2.0代表性软件支持下个人学习环境平台构建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策略,进一步确定了在终身学习成为普遍共识的当代,Mashup应用下个人学习环境构建对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
从云计算的发展背景入手,阐述了图书馆私有云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底层操作系统、虚拟化方案、云平台的选择介绍了图书馆业务系统私有云的框架选型,并介绍了基于Openstack的图书馆业务系统私有云的部署流程。
通过分析我国39所“985工程”院校图书馆的主页、微信公众号,调研其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情况,利用Excel等工具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途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施行,“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得到立法确认,无论是对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还是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都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推动公众参与到图书馆服务考核评价中来,需要及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培育公众参与主体意识,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用户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开放创新的标志之一。选取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用户为研究样本,以问卷调查用户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现状及趋势,分析用户参与实践的成效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为促进用户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为防治占座行为,纷纷引进座位管理系统。但如何基于座位管理系统数据进行相关研究,仍然是空白。基于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数据,从自习位置选择偏好、选座行为偏好、释放座位偏好、自习时间、违规行为、访谈等六个方面分析读者自习行为,并从自习室建设和座位管理系统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阅读推广的目标群体即阅读推广对象,具有受众性、广泛性、差异性、反馈性等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阅读推广目标的特殊群体之一,由于民族属性和基础教育背景,其阅读意愿、文化程度、信息技能、阅读能力相对薄弱。对民族院校蒙古族大学生进行访谈和阅读能力调查,设计了适合于蒙古族大学生的阅读推广目标活动。
为加快湖北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前进步伐,基于文献计量的理论建立适当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依据ESI数据库平台,以湖北省进入ESI排名的所有高校为研究对象,从各高校的论文产出角度来分析其科研竞争力现状,并对湖北省高校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及建议。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库收录的2013~2017年图书馆创客空间领域的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对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现状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在图书馆创客空间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创新服务、构建实践、服务转型、3D打印服务、空间的再造与空间规划。